美新杯简介

美新杯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原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是由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项目之一,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nternational Contest of Applications in Network of Things,简称iCAN)的中国选拔赛,是面向大学生创新的年度科技竞赛,始于2007年,秉承“传递iCAN理念、激发创新热情、点燃创业梦想”精神,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勇于创新,发现和培养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促进和加强物联网等高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推动物联网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高科技创新创业搭建交流平台。

美新杯大赛主承办方

指导单位

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电子\计算机)

主办单位

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

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

无锡市人民政府

国际协办单位

IEEE Nanotechnology Council

VDE

United MEMS Park

Asian Nano Forum

美新杯大赛主承办方

名誉主席

何志明(美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UCLA前副校长)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

王阳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顾问委员会

徐志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周兆英(中国MEMS创始人之一,清华大学教授)

王立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解思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教授)

方家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田中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

陈十一(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工学院院长,教授)

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委员,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教授)

林炳承(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

梅宏(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郝一龙(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教授)

夏善红(973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电子所研究员)

Tzyh-Jong Tarn(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Wen-H Ko(国际传感器学会前主席,美国凯撒西储大学教授)

Masayoshi Esashi(日本东北大学教授)

Kurt Peterson(美国IBM公司前MEMS首席科学家)

Nico De. Rooij(瑞士EPFL大学教授,CMES副总裁)

Xiang Zhang(美国工程院院士,UC Bekerley大学教授)

Gang Chen(美国工程院院士,MIT大学教授)

Stephen Y. Chou(美国工程院院士,Princeton大学教授)

Susumu Kaminaga(日本SPP公司总裁)

Toshio Fukuda(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

参赛条件

参赛人员

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4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

参赛作品

采用大赛提供的微纳米器件(非必须),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创新应用系统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 奖金人民币2万元(奖杯、证书)

一等奖(4名) 奖金人民币1万元(奖杯、证书)

二等奖(6名) 奖金人民币5千元(奖杯、证书)

三等奖(10名) 奖金人民币2千元(奖杯、证书)

其中:中国总决赛前5名将晋级国际总决赛。

评审规则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多元化”的原则,比赛评审委员会将全部由全球MEMS领域科研专家和商业人士组成(参赛院校老师一律不得参加评审)。现场将采用现场答辩专家评分和实物展示观众投票两种评分方式,总分100分。

比赛赛程

      • 2011年4月30日:网上报名截止日期,参赛选手在大赛网站China.iCAN-contest.org/注册并提交报名信息
      • 20115月至8月:分赛区选拔,8月30日公布决赛名单;
      • 201110月20-22日:总决赛,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

相关法律问题

      • · 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道德规范。
      • · 参赛者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负责;参赛作品不得违反知识产权;参赛作品涉及的使用其他素材等资料应注明出处和来源,相应的版权问题,由参赛者负责;提交作品的团体或个人必须拥有参赛作品及其所有素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上述行为立即取消其参赛、获奖资格,由此发生的法律纠纷由提交作品的团体或个人自行承担并负全责。
      • · 对于所有参赛作品,主办单位、冠名、赞助单位可以以任何形式将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不另付酬。
      • · 大赛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复赛作品和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技术转让过程中赞助单位具有优先权。
      • · 参赛者一经提交作品参赛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
      • · 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大赛组织委员会。